清河区十届人大
二次会议材料(1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0日在铁岭市清河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清河区人民政府区长????王俊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清河区第十届人民政府任期的第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高举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总书记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惟民唯实、善作善成,推动美丽幸福新清河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
预计到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6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10.9%;受政策性减税降费退税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然口径完成1.8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可比口径完成2.1亿元,增长15.4%;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99亿元,克服雪花啤酒停产和清河电厂增加值率大幅下调的重大影响,实现1.5%的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4906元,增长5%。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市中上游,较好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项目,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坚持全员发动、精准发力,全年开展“走出去、请进来”100余次,45个项目成功签约,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19个项目落地开工,6个项目实现当年投产。特别是风光火储各子项目全部正式签约,累计金额达16.85亿元。抓招商稳增长稳预期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等制度,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新建项目20个,续建项目18个。66千伏供电线路顺利竣工,德成重工如期投产。清电厂区光伏项目实现国内首创大数据中心全部绿色供能;清电集装箱货运站台投入运营,开启了大宗商品“公转铁”及港铁联运新模式,50余年的铁路煤炭专用线焕发了新活力。“火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全省唯一入选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优秀示范项目。高质量项目建设在全市春季项目拉练中位列第二梯队。提早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46个。专班推进风光火储风电一期完成核准,清电公司2台660兆瓦煤电机组开始筹建。绿色食品加工创业孵化园正式立项,蒸汽管网建设启动,区内蒸汽资源优势将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102线跨境新建、草开线绕城改线、辽西北(通辽)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筹备工作全面完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添薪蓄能。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32项。“免申既享”改革稳步推进,电子证照核发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采用“12345负责领导+办件员”联动模式,及时解决百姓诉求,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用心倾力解民忧,12个小区1277户群众“办证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兑现全口径退税减税降费高达9609万元,落实惠企资金1126万元。疫情期间为企业专门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了企业运输畅通、生产稳定。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我区获评全市营商环境先进区。
(二)全力调结构,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再次突破两亿斤。新增设施农业1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63万亩。新上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家。长盛源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马丫食品一期顺利投产,当年晋升规模企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贫及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加速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全域启动,建设推广试点3个,清河区获评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家庭农场达到138家,西老谷峪村、聂家沟村获评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千方百计抓存量、促增量,重点企业运行良好。清河电厂加速转型,质效大幅提升,彻底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局面。金正大、新大地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德成重工、顺达防腐成功晋升“小巨人”企业。华鑫机械、鑫飞机械、和合纸业等4户企业晋升规模企业。全区规模企业总数达25户,预计实现总产值36.1亿元,同比增长24.5%。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经济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科技110”服务站。培育辽宁铭鹏、金锋干燥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户,高盛新能源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推进“三篇大文章”,实施长盛源数字化改造、嘉源建材改扩建等技改项目7个。围绕大数据中心,启动医保云、政务云、阿里云等云平台建设,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服务业态势良好。成功举办首届冰雪文化旅游节、第四届音乐啤酒美食节、首届清河水库有机鱼烹饪大赛。房地产健康发展,年内开复工房地产项目4个。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新增外贸企业3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直播电商平台、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三)全力优生态,城乡更加美丽宜居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力推进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信访件整改销号,整改率全市领先。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秸秆禁烧,实施“削峰保良”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空气优良天数排在全市前列。实施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城镇污水处理率达100%,清河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全部安全处置。清河更加山清水秀、天蓝景美。
城市建管不断加强。高质量完成80年代建设的建材小区、商品楼小区等17个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这是建区以来规模最大、惠及群众最多、宜居环境提升最明显、老旧面貌改观最彻底的一项城市改造工程,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昌盛路及昌盛桥维修工程高标准完成。实施向阳街、桃李街、文化路、大清河南岸等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建清怡、荷韵、滨河3个口袋公园,百姓有了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更好的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完成清河路、昌盛路路灯改造,保障百姓夜间出行安全。筹备启动城市西排水工程,力求尽快彻底解决多年来城西居民面临的雨季内涝问题。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交通秩序、公共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城市更具品质内涵。
农村环境稳步提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建成省级美丽绿化村6个,省级美丽宜居村4个。实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5.2公里。林长制、河长制全面落实,植树造林1000亩,及时清理河道垃圾4979立方米,乡村更加静美宜居。历时三年,总投资3.89亿元的国家级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示范项目申报成功,我区作为辽宁省唯一县区入选,清河乡村振兴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加美好的前景。
(四)全力惠民生,百姓福祉大幅提升
疫情防控平稳有序。严格贯彻党中央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压实“四方责任”,完善“报备、排查、核准、管控”体系,落实落细各项防疫举措,有效应对三次全市范围疫情,稳妥处置十余起输入险情,特别是迅速扑灭区内11.30疫情,以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守护住了全区百姓生命健康安全。坚持全市“一盘棋”,与兄弟县区守望相助,在携手抗疫中尽显清河担当。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兴盛巷整体改造、一小周边道路设施改造提升、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建设等6件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高质量办结,1件跨年实事净水厂二期工程已如期封顶,正稳步推进。貂皮屯大桥等3件续建实事工程按计划竣工。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镇新增就业741人,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6%,位列全市第二。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2.5亿元,发放残病军人抚恤金、优抚对象生活补助436万元。清河的发展更有温度。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办人民满意教育,高考再创佳绩,文理科8名学生被211、985高校录取。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双减”成效持续巩固。实验中学获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新医疗改革,深化“三医联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23项年度任务圆满完成。深入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文化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完成传统体育辽北戳脚和传统手工艺满族镶黄旗面塑2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双拥共建”扎实开展,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5个乡镇街服务站获评省级示范型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人民武装工作有效开展,国防动员能力持续增强。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15条措施,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394项。深入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稳妥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及防火防汛工作,守住兜牢了安全底线。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社会共治格局,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重拳打击违法犯罪,社会治安防控成效不断提升。圆满完成敏感时段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政治任务,为全市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深化县级领导包案接访和矛盾隐患排查,及时化解信访案件198件,清河成为全市首个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的县区。
(五)全力转作风,自身建设持续增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凡事讲政治”,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每季度向区委报告工作,把党委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开展政府系统作风整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忠诚干净担当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行政效能全面提升。狠抓工作落实,重点工作日周旬月季调度推进。发扬斗争精神,扎实开展“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政府系统急需攻坚22项任务有效落实。坚持“过紧日子”,严控政府运行成本,压减一般性支出达8%。强化民生资金保障,各类重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6.3%以上。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4.7亿元,有效缓解“三保”压力。建立区财政兜底的乡(镇)街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真正实现乡(镇)街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
法治建设全面深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区级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44件,办复率达100%。规范权利运行,政府投资审计实现全覆盖,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荣获省级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000余条,深入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政府公信力明显提升。
此外,供销、残联、工商联、人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年来,我们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等多重考验,坚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各项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运用“底线思维”,关心群众冷暖,聚焦百姓关切,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好事;一年来,我们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书写了清河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携手攻坚、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清河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省直驻区单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在清河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朋友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清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对个别大企业依存度较高。主导产业未能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企业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不足,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服务业内生动力不强,活力不够。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区级财力不足,“三保”压力持续增大。三是少数干部发展意识不强,思想观念不新,创新能力不足,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区政府将守初心、担使命、笃行不怠,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谱写清河振兴更加绚丽的华章。我们一定践言守诺,不负人民。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总书记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智慧兴区”战略,聚焦实体经济,聚力精致发展,推进产业培育壮大和量质提升,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持续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五城联建”取得新突破,不断开创“小而精、富且强”的美丽幸福新清河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精准开展项目招商。紧紧围绕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主动对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京津冀等重点地区,以沈阳招商办事处为“桥头堡”,全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配套招商、代理招商,招引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与我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质量项目群落户。全年新签约项目45个,其中除风电项目外超亿元项目13个,签约金额44亿元,全口径到资17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包扶项目责任制,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在建项目尽早复工投产,形成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有效投资,确保年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紧盯风光火储、水系连通、绿色食品加工创业孵化园、铁岭(海宁)家居产业园、102线跨境新建、草开线绕城改线、辽西北(通辽)供水、2台660兆瓦煤电机组建设等重特大项目,组建专班“一对一”全力推进,将前期积蓄势能尽快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能。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吃透国家经济稳增长政策,抢抓时间机遇窗口,紧盯政策资金扶持方向,紧密结合清河发展实际需求,高质量专业化开展项目谋划包装申报,努力构建“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的梯次格局。全年包装重点项目40个以上,争取到位资金4.7亿元。
(二)坚持产业为本,夯实振兴发展核心支撑
加速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跑市场”攻坚行动,实施企业服务专员等制度,围绕产业培育壮大和量质提升,扎实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星火燎原之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本地配套率,打造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提高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和效益,打造网红产品、主打产品;围绕清河电厂做强绿色能源产业。全年“小升规”4户、“规升巨”1户。
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好“科技110”服务站作用。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雏鹰企业2户,实施技改项目3个。建好长盛源数字化技改项目,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围绕大数据中心引进数据存储和应用项目,推进大数据中心一期二段建设。
建强产业载体。大力发展经济开发区,加快南园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承载力。依托电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蒸汽优势资源,以及风光火储绿电消纳需求,做大做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初步建成绿色食品加工创业孵化园。盘活闲置资产5户以上,以存量扩增量。
(三)坚持生态为先,推进绿色发展走深走实
加快绿色转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电产业、循环经济,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坚持节约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强化污染防治。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秸秆禁烧、扬尘污染防治等举措,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在85%以上,继续排在全市前列。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确保水库坝下国考断面达标。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加强农用地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注重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实施河长制、林长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让清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四)坚持统筹为要,描绘城乡融合发展精美画卷
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决战决胜创城工作。加快城市更新行动,实施老旧小区燃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垃圾中转站、城市西排水等工程,推动城际公交一体化,做好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建设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的口袋公园,不断提升城市魅力。坚持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深入实施路长制,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整顿。大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让市民成为创城参与者和获益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100亩。坚持产业兴农,围绕龙头企业促进产销衔接。坚持品牌强农,发展精品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乡村建设行动,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3个。加速建设中心镇、特色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依托水系连通项目打造全域水美乡村。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同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努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积极引进亲水和冰雪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游、采摘园、农家乐。推进商贸物流、夜经济、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提质增效。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家。
(五)坚持环境为重,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简化企业开办程序。优化企业注销“一网服务”,降低企业退出成本。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构建规范公正法治环境。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重点强化涉企收费监管,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升高频便民服务事项“辽事通”网上实办率。做实项目管家、企业秘书、驻企联络员等服务举措,坚持有事必帮、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12345热线办理,解决好百姓诉求。
(六)坚持发展为民,推动发展成果百姓共享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持人民至上,严格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政策,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最后胜利。有序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重现城市烟火。强化健康管理和服务,重点保护好老年人等脆弱人群,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及防疫需求。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风尚,打造健康清河。
重点办好民生实事。年内完成7件民生实事工程。1、“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升级改造;2、杨木林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3、清河水库坝下口袋公园建设;4、2023年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5、影城线公路新建工程;6、清河路整体绿化工程;7、南山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同时,推动净水厂二期工程明年竣工,满足清河百姓未来20年安全饮水需求。
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城镇新增就业60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持续提高城乡医保参保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推动国防动员和人民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强化以“三大主题教育”和校史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品牌学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县域医共体,实现大病不出区。聚焦“一老一幼”,深入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着重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妇女儿童以及残联工作,增强全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和安全生产15条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常态化建设,持续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落实好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坚持“三到位一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提升社会面见警率。常态化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百姓安全感,建设平安清河。
三、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市以及区委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倾心倾力惠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提升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全力培育壮大税源财源,继续压减政府运行成本,持续加大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
坚定不移强法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工作的能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以及群众和舆论监督,积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政务公开。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法治政府。
持之以恒转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抓实抓细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后半篇文章”,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持续攻坚,不断锤炼“凡事讲政治、谋事为发展、干事重成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坚定信心、敢闯敢干、锐意进取,让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成为政府工作常态。
海阔凭鱼跃,扬帆正当时。各位代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海燕论坛_海燕策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自信自强、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小而精、富且强”的美丽幸福新清河而团结奋斗!
铁岭市清河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2022年12月20日
名 词 解 释
“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免申既享”:通过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
“三医联动”: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师。
“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三大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法治教育。